全文目录:
秦王子婴身死说的话?
那么问题来了,秦王子婴跟秦始皇到底是个啥关系?
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?秦始皇的儿子?还是扶苏的儿子?
秦王子婴身死说的话?
秦王子婴身死说的话。
秦王子婴:爷爷,二叔胡亥这个败家子把我大秦败光了,孙子实在是无力回天啊。啊!腰斩真他妈疼啊!!!!
子婴(?-前206年),即秦三世,嬴姓,名子婴或婴,秦朝最后一位统治者,在位46天。初继位即因赵高弄权、关外六国复国,降称秦王,史称秦王子婴。
秦二世三年(前207年)九月,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,去秦帝号,立子婴为秦王。五天后,子婴诛杀赵高。十月,刘邦率兵入关,在位仅四十六天的子婴投降刘邦,秦朝灭亡。
前207年,项羽率军进入咸阳,屠城纵火,杀害子婴。严格来说,秦三世是不正确的称呼,因为子婴从未称帝,并不是三世皇帝。
那么问题来了,秦王子婴跟秦始皇到底是个啥关系?
子婴究竟和秦始皇什么关系?其实,玄机就在他的名字里。我想司马迁必定知道,因为子婴毕竟曾向刘邦投降,这些降策都会记录在案。只是他老人家几处称谓的不同,造成了后世的误解。因为子婴这个名存在很大的争议,文中皆以秦末世来代替。
先来看看目前都有哪几种说法吧!
1 )胡亥兄长,名子婴
这种说法源于《六国年表》,其中记载“赵高反,二世自杀,高立二世兄子婴”。
2)胡亥兄长的儿子,名婴
据《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。兄子即兄长的儿子,公子婴即名叫婴的公子。
3)秦始皇弟弟,名子婴
据《李斯列传》记载,高自知天弗与,群臣弗许,乃召始皇弟,授之玺,子婴既位。
4 )秦始皇弟弟的儿子,名婴
东晋学者徐广认为,《李斯列传》里的“始皇弟婴”中间少了“子”,应为“始皇弟子婴”,也即秦始皇弟弟的儿子,名为婴。
而秦始皇的弟兄见于文献记载的只有成蟜,还有母亲赵姬与嫪毐所生的两个儿子,但他俩年幼时已被诛杀,所以,有些学者据此推断秦末世可能是成蟜的儿子。
其实,前两则说法认为,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后人,而差异就在其名。如果是子婴,那么就是秦始皇的儿子,如果是婴,则是秦始皇的孙子。
而后两则说法则认为,秦末世是秦始皇的弟弟或侄子,差异也在名上。
据此,我们可以看出众说纷纭的背后,其实是两个矛盾亟待解决。
1)秦末世的名:婴还是子婴?
2)秦末世的身份:秦始皇的弟弟,儿子、侄子,还是孙子?
那么,我们试着来分析这两个矛盾。
1)秦末世的名:婴还是子婴?
① “子”表示尊重
其实,古人的称呼随着年龄的不同而发生变化。据《礼记》记载,周朝时期,年幼时就可以叫他的名;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,人长大了为了表示尊重,和他打招呼的时候,就要叫他的字;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,伯、仲、叔、季;死后称其溢号。
男子的“字”通常为单个字,所以,通常在前面加个“子”来表示尊敬。例如:姬侨字子产、张良字子房等。
这样看来,婴不管是秦末世的名或字,子婴和婴并无区别,两者之间的差异仅为尊重。
② 子”表示收养作为直系血统的下一代男性
据《战国策·秦策五》记载,秦始皇的父亲秦庄襄王本名“异人”,听从吕不韦的建议,投靠膝下无子的华阳夫人。而华阳夫人原本是楚国人,所以异人便投其所好,更名为“楚”。司马迁在《史记》中称呼其为“子楚”,其中的“子”即是收养之意。
众所周知,秦庄襄王比秦始皇母子先回秦国,这几年间,也有所出,历史上也确切记载的就是秦始皇的异母弟成蟜。秦王政即位后,派成蟜前去攻打赵国,战败投降,最后也死在了赵国。秦王政并没有因此灭掉成蟜的族人,而成蟜的儿子当时年幼,很有可能在其死后过继给秦王政,而被称为“子婴”。
至此,还不能排除任何一种说法的可能性,但是却增加了第4种的可能性,即秦末世可能为成蟜之子。
2)秦末世的身份:秦始皇的弟弟,儿子、侄子,还是孙子?
① 秦始皇弟弟
据《史记》记载,秦始皇有3个弟弟,成蟜和嫪毐的两个儿子。成蟜于秦始皇八年死在赵国,而嫪毐的两个儿子在嫪毐造反时已经被诛杀。所以,秦末世为秦始皇弟弟的说法排除。
② 秦始皇儿子
据《李斯列传》记载,秦始皇有二十几个儿子,皆下场凄惨。
秦始皇刚驾崩,赵高便假传圣旨杀死扶苏。接着胡亥即位后,又在赵高的蛊惑下,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大开杀戒:杜县杀死6位公子、10位公主,公子将闾等3人自杀在宫里,咸阳街头斩首示众12位公子,连坐族人更是无数。公子高为保护族人,主动要求殉葬。
共计23位公子、10位公主惨遭杀害。既然连公主都不放过,胡亥及赵高怎么可能为秦始皇留下什么亲生儿子呢?所以,秦末世为秦始皇儿子的说法基本排除。
③ 秦始皇孙子
据上述第②点分析中可以看出,秦始皇的孙子辈中只剩下公子高的族人。那么的他的儿子是否为秦末世呢?
秦始皇享年50岁,如果按照16岁就开始生育计算,那么扶苏最大不过34岁左右,扶苏的儿子不过18岁,扶苏的长孙不过2岁。如果秦末世是扶苏的儿子,他怎么可能和2岁的婴儿谈什么刺杀计划?所以,公子高更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儿子。所以,秦末世为秦始皇孙子的说法也可以排除。
④ 秦始皇的侄子,成蟜之子
秦庄襄王因为邯郸之战爆发,于公元前257年独自回到秦国。秦始皇母子于前250年才回国。那么,大致可以判断,成蟜比秦始皇小3~8岁左右。
据《秦始皇本纪》记载,八年,王弟长安君成蟜将军击赵,反,死屯留。那时,秦始皇21岁,其弟成蟜的年龄约为13~18岁之间。既然能挂帅出征赵国,18岁更靠谱。如果按古代生育年龄计算,成蟜有个两三岁的儿子也不足为奇。
那么,成蟜儿子比秦始皇小18岁左右,到胡亥死时(秦始皇去世后3年),他大概35岁。他的儿子也有十几岁了,和他一起谋划行刺赵高也是合情合理。
结语:
《史记》中对秦末世名的多种表达方式,使得其身份扑朔迷离。但是,综合考虑秦始皇的年龄和秦末世两个儿子的年龄后,秦末世为秦始皇的儿子或侄子比较合理。
而胡亥听信赵高之言,在秦始皇驾崩后,不惜对其兄弟姐妹痛下杀手。胡亥惨绝人寰的行径背后就是为了除去所有拥有继承皇位的公子,使其高枕无忧。
而成蟜之子不在屠戮名单之中,成蟜死后,秦始皇有可能收养其幼子,参照秦庄襄王的命名方式,故为其起名为“子婴”。
秦三世子婴是秦始皇弟弟?秦始皇的儿子?还是扶苏的儿子?
子婴不是秦三世,因为秦始皇为始皇帝称第一世,而秦二世还是皇帝,但是子婴坐上位置之时,不是皇帝而是秦王,所以不能秦三世。
为什么不称皇帝,《史记》给出的理由是:今六国复自立,秦地益小,乃以空名为帝。不可。宜为王如故,便。
后来还跟着一句话: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。
这样就直接排除掉秦始皇弟弟这一个选项,剩下秦始皇的儿子和扶苏的儿子这两个选项。

秦始皇的儿子?
秦始皇儿子并非只有秦二世胡亥与秦始皇长子扶苏,还有好多孩子。
我们再来看秦二世上台之后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。
扶苏被李斯和赵高两人设计矫诏逼令自杀了。接着他开始疯狂地对待自己的兄弟姐妹。
为什么要对付,因为他得位不正,总担心有人质疑,心虚,所以才会如此。
大臣不服,官吏尚彊,及诸公子必与我争,为之柰何——《史记秦始皇本纪》
当赵高跟他说你应该少参与臣下的讨论,让他们不经常见到你,这样就会让他们少发现自己的错误,然后可以保持威信。秦二世照做了。
这就是秦二世当时的心态。

有资格与秦二世争皇位的自然只有秦始皇这一脉的兄弟。他和赵高合计开始对付大臣和诸公子,进行清洗。
秦二世假借罪名互相株连,逮捕地位较低的近侍之臣和三署郎官,然后慢慢把火烧到诸公子。
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阳市,十公主矺死於杜,财物入於县官,相连坐者不可胜数——《史记李斯列传》
12个公子,10个公主死了,清洗可以说十分血腥。
因为横也死,竖也死,公子高最后受不了,本来想逃跑,后来想想天下一统,还能往哪里逃呢,所以就只得主动提出给秦始皇陪葬的方式保存自己这一脉。
胡亥很开心地赐钱十万以葬。
所以子婴是秦始皇的儿子的可能性应该很低,因为秦二世不太可能将扶苏的后代放在身边。

扶苏的儿子?
《史记·蒙恬列传》记载了子婴对秦二世的劝说。
赵高曾经犯法,蒙毅是主审,所以按律定赵高死罪,但秦始皇惜才赦免了他。赵高与蒙氏的恩怨就此种下。
赵高在秦二世继位之后,日夜向秦二世说蒙家的坏话。因为秦二世当时见扶苏自杀,准备将蒙恬放了重用,赵高怕真会出现这样的事情。此时李斯也担心蒙氏重用会威胁到自己的相位,这两人实际上此时还是盟友。
这个时候子婴说话了:今蒙氏,秦之大臣谋士也,而主欲一旦弃去之,臣窃以为不可。
秦二世根本没有听。
如果他真是扶苏的儿子,那么留在朝廷还能向秦二世建言的机会有多大呢?以秦二世的心态估计可能性很小。

子婴杀赵高的时候是和自己的儿子商议。
子婴与其子二人谋曰:“丞相高杀二世望夷宫,恐群臣诛之,乃详以义立我。——《史记秦始皇本纪》
这种重大的事情可以与自己的儿子商议,说明这二孩子已经成年,而不是小孩子,而且心志已经完全成熟,要知道这是生死之大事。
这样反推子婴的年龄应该是三十多岁到四十多岁之间,也就是说他可能与扶苏的年龄是相仿的。
假如古人15岁就可以生孩子,那子婴起码大于30岁,如果真是扶苏的儿子,那扶苏起码在45岁以上。秦始皇是前259年—前210年,也就是50岁。换句话说如果真是扶苏的孩子,那么秦始皇就必须在5岁的时候生下扶苏。5岁的秦始皇还在赵国当人质,东躲西藏呢。再说5岁都还没有发育怎么可能生下孩子?
所以子婴是扶苏的儿子基本上可以排除了。

谁的儿子
有专家提出子婴不是秦始皇的亲生儿子,而是嬴成蟜的孩子。
看过《大秦赋》的应该都知道嬴成蟜叛逃到赵国,被赵悼襄王赵偃封于饶,成蟜可能有孩子在赵国。
秦赵本是同宗,秦灭赵之后,并没有对赵王下毒手,而是将赵王流放了。
诛杀嫪毐之乱,楚系立了大功,成蟜也是楚系之列。秦始皇估计没有对这个弟弟的后代下手。
秦始皇与成蟜的年龄相差肯定不大,那与子婴的年龄差也可以得到一个合理解释。
秦二世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并不信任,下毒手,但对这个没有资格与自己竞争皇位的子婴或许就不会下毒手了。
看上去这个解释挺合理的,但问题是《史记》中明确记载:立二世之兄子公子婴为秦王。论辈份子婴与秦二世是同辈,而不是兄之子,而且子婴的年龄肯定大于秦二世,秦二世死时才24岁。这样显然就相冲突了。
所以知常容觉得子婴可能只是秦宗室中某一个公子的后代。